今年以来,刘强东在公众视野越来越活跃了。
6月25日晚的《新闻联播》,刘强东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出现在了镜头中。
这是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工商界代表座谈会现场,刘强东出现在第一排核心位置,与总理面对面而坐,低头认真记录着。
央视镜头为其停留了将近3秒,特写画面传递出的信号意味深长。
这场在天津举办的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工商界代表座谈会,来自30多个国家的160名工商界代表济济一堂,而刘强东是联席主席中唯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。
刘强东凭什么?
1.复出之路
对于刘强东而言,这次亮相绝非偶然,而是一场“精心准备”的回归。
2019年,受“明州事件”影响,刘强东一度淡出公众视野,京东也进入了一段低调期。
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同乡,自有一股子不甘认输的骄傲。
2022年2月,刘强东开始“放大招”,捐赠价值149亿元的京东股票给第三方基金会,登上《2022胡润慈善榜》,荣膺“中国首善”称号。
这一大手笔慈善,被外界视为其重建公众形象的关键一步。
随后,他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回归计划。
2023年5月11日,京东宣布徐雷不再担任集团CEO一职,由CFO许冉接替。刘强东开始从幕后再度走向前台,重新执掌业务大权。
今年春节前夕,刘强东再次回到故乡宿迁市光明村。他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万元现金红包,为小学老师每人送上10万元红包。这一善举延续了往年传统,但规模更胜以往。
作为中国最顶级的企业家,刘强东深谙中国特色的商业生存法则,“情义”成为他重出江湖的金钥匙。
2.人力重资产
早在今年2月17日备受关注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时,互联网三巨头中唯独刘强东缺席,马云、马化腾均现身会场。
刘强东的政治敏锐度再次显现,在座谈会结束后京东随即宣布:自3月1日起,将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,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保险。
到了2月24日,京东再次加码,宣布未来签约的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全部成本由公司承担。
京东的这一举措,及时呼应上了座谈会强调的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”精神。
除了高举社会责任的大旗之外,刘强东战略性回归背后,靠的还有京东惊人的体量扩张支持。
在6月17日的分享会上,刘强东透露:截至一季度末,京东全职员工达72万人;二季度随着外卖业务扩张,每天有3000-4000名全职骑手入职;到二季度末,员工总数将突破90万大关。
90万人,这相当于中国一座大城市的人口规模。而且按此速度,京东年内员工数突破百万已无悬念。
当下的经济环境中,互联网行业普遍追求“人效比”,京东却反其道而行之,成为员工数远超阿里、拼多多的中国互联网“人力重资产”企业。
3.“三毛五理论”
京东如此庞大的就业规模,带来的是沉重的财务压力。
2024年,京东平台交易总额突破4万亿,净收入1.16万亿,净利润仅400多亿,而支付的工资总额高达1161亿元,为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达180亿元。
自2007年自建物流起,京东坚持为每位一线员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。18年来,这项支出累计超过1000亿元。
刘强东曾向高管算过一笔账,如果采用行业通用的外包模式,这1000多亿完全可以合法转化为京东利润和他的个人财富。
之所以没有这样做,背后的经营理念源自刘强东的“三毛五理论”。
刘强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“三毛五理论”:如果获取一元利润,京东只拿七毛,三毛留给合作伙伴;拿走的七毛中,三毛五留给团队,剩余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。
这与当下盛行的“卷价格、卷加班、卷罚款”的商业模式形成鲜明对比。
2024年下半年开始,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防止“内卷式的竞争”,随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升级为“综合整治内卷式的竞争”。
政策导向与刘强东的实践不谋而合。
4.正道成功
刘强东此次高调复出,恰逢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转折点。
今年5月20日,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正式实施,为民营企业家送上“定心丸”。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定为“新时代企业家精神”,总理在开幕式上呼吁企业家们“多行大道之事,多干开拓之事,多做共赢之事”。
这些都与刘强东践行的“正道成功”理念相呼应。
从北京中关村海开市场的“三尺柜台”开始,刘强东就坚定选择“永远不卖水货、假货”、“为每一单商品开具发票”的“正道成功”之路。
如今,这理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。
在6月17日的分享会上,刘强东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话:“走到今天,京东早就已经不再属于哪一个人了,毕竟90万名员工对我来说,背后是90万个家庭,要把京东经营好,要让这90万个家庭心中有希望、活得有尊严。”
当中国互联网行业在降本增效中艰难转型时,刘强东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重资产之路。
这种将企业视为社会公器的认知,标志着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家的政治成熟,也是刘强东能够走出“明州事件”的阴影,再一次重回公众视野的根本原因。
金鼎配资-第一配资门户-配资查询平台-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