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特朗普对乌克兰战争的态度,不少人可能都有个疑问:他明明为停火忙前忙后,又是打电话又是开峰会,怎么最后反倒让和平离得更远了? 事实是,他的努力不仅没见效,反而让普京把“软柿子”的印象坐实了,这背后的逻辑,比表面看起来的更耐琢磨。 美国总统特朗普为结束乌克兰战争所做的努力已宣告失败,但这绝非因为他尝试得不够多。 自今年年初以来,他至少七次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,五次派特使史蒂夫·维特科夫当面和俄领导人谈。 甚至特意在阿拉斯加搞了场铺着红地毯的奢华峰会,摆足了“想解决问题”的姿态,可结果所有动作都像打在棉花上,连一点水花也没溅起来。
直到最近,这位美国总统似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,把他努力搅黄的,恰恰是普京本人。 上周联合国大会期间,特朗普终于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宣泄挫败感,直接称俄罗斯是“纸老虎”,还放话“乌克兰能夺回所有被占领土”。 这话听着够强硬,但熟悉他风格的人都清楚:嘴上喊得凶,未必会真动手。他到底愿不愿用实际行动撑这些话,现在还不好说。
更关键的是,迄今为止他推动停火的操作,反而让和平的影子越来越模糊。 核心问题就出在“施压”两个字上:不管是出于对普京的“信任”,还是有其他考量,特朗普始终不愿意对俄罗斯下狠手。 之前在白宫,有人无意间听到他跟法国总统马克龙说“普京肯定想跟我达成协议”,这话里的倾向很明显,他总觉得不用逼,普京自然会让步。
可稍微了解国际博弈的人都知道,在这种硬碰硬的局势里,不升级对抗、不亮肌肉,对方根本不会把谈判当回事,这几乎是明摆着的道理。 这种“不愿施压”的态度,没把莫斯科拉回谈判桌,反倒让普京的底气越来越足。 对克里姆林宫来说,既然看不到报复的风险,那自然没必要收敛,说白了,普京早就摸透了特朗普的脾气,知道他不会来真的。
最近发生的一件事,更把这种犹豫摆到了台面上。 俄罗斯用至少20架无人机闯进北约盟国波兰的领空,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事大概率不是意外,可特朗普却含糊其辞地说“可能是个失误”。 哪怕后来在联合国大会上,他一边告诫北约盟国“要击落侵犯领空的俄军机”,一边又对着丹麦上空出现的无人机纠结“这到底是不是俄罗斯的”。 要是莫斯科本来就想测试他的反应,那现在肯定偷着乐,这结果简直比预期的还“软”。 而且特朗普的“制裁威胁”,这些年基本成了“空头支票”,他不止一次说要对俄动手,可每次到了最后期限,都没见真动作。
普京也摸准了这套,每次都适时抛出点“看起来诱人却没实质内容”的诱饵,比如提一嘴“愿意谈”,就把制裁给躲过去了。 就像这次,他把对俄搞新制裁、加关税的条件,定成了“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停止买俄罗斯天然气”。 这话听着像在帮欧洲坚定立场,可细想一下,这不就是找了个“别人没做到,我没法动手”的借口吗?
克里姆林宫早就把这位美国领导人“回避实质压力”的倾向看在眼里,这种软弱,既是他们打心底里看不起的,也是他们最会利用的。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,就是特朗普最近喊的“鹰派口号”,会不会只是说说而已。毕竟过去的表现,实在让人没法轻易相信。 再说普京这边,他本来就没多大停战的心思,在他看来,俄军虽然打得慢,但正在一点点瓦解乌克兰的防线。 西方对基辅的支持,撑不了太久,早晚会随着时间消退,哪怕俄罗斯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代价,他也觉得最后能在战场上拿到自己想要的。
真要谈协议,拖得越久,能争取到的好处就越多,这种情况下,没看到美国真要施压的迹象,他怎么可能主动停手? 也正因为如此,普京才敢不断升级战争,从今年五月开始,俄军就对着基辅等乌克兰城市搞大规模无人机和导弹袭击。 过去的这几周,更是直接把目标对准了乌克兰的“决策中心”,连空袭会不会伤到外国使馆都不管了。 9月7号那天,俄罗斯甚至用超过800架无人机炸基辅,连乌克兰总理办公的内阁大楼都成了攻击目标,这架势,明摆着是“没把美国的态度当回事”。
其实要我说,特朗普要是真的想推动停火,就得先搞明白一个道理:必须通过施压让普京改变想法,让他清楚“停火比接着打更划算”。 有时候,越是主动升级手段,反而越能让局势降温。这在国际冲突里,并不是什么新鲜事,具体该怎么做?西方其实有不少能落地的办法。 比如说得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和影子舰队下狠手,尤其是搞“二级制裁,这种能牵连到第三方的制裁,对俄罗斯的打击才真够痛。
还有之前冻结的30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,也该果断没收,让普京知道“乱来是要付出代价的”。 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不能只凑数量,质量也得跟上,毕竟他们现在最缺的是远程打击能力,而且得明确允许他们用这些武器打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。 只有让俄罗斯本土感受到威胁,他们才会真的紧张,再者,欧美得联手抢占主动权,不能一直被动应对。
可以基于之前的安全保障成果,在停火前往西乌克兰派空中巡逻力量,把这些巡逻融入乌克兰的防空体系,帮着拦俄军的无人机和导弹。 像波兰、罗马尼亚这些靠近前线的国家,手里的陆基防空系统,也能提前在乌克兰上空拦截俄制无人机和导弹。 毕竟之前俄罗斯无人机闯波兰领空的事已经敲响了警钟,北约要是再不提升反无人机能力,根本形成不了真正的威慑。 最后北约盟国也该往乌克兰派点非作战的支持部队,比如负责培训、提供情报或者搞后勤的人员。
别小看这些部队,它们能清晰地传递一个信号:西方对乌克兰的投入不会减,反而会加。这种态度,对普京来说才是最有冲击力的。 说到底,这些措施的核心就一个:让莫斯科清楚看到,欧美已经准备好加大对俄施压的力度了。 只有让普京觉得“再打下去得不偿失”,他才有可能坐下来谈停火,这或许不是最容易的路,但却是现在为数不多能走通的路。
金鼎配资-第一配资门户-配资查询平台-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