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知道,室内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不限于顆粒物、超标的二氧化碳,寵物毛發、塵螨等過敏源,細菌、病毒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,尤其是對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和老人。要想解決問題應保持室内空氣流通,而長期開窗會導緻氣流紊亂,可能把衛生間和廚房的異味帶入客廳和卧室;室外空氣夾帶大量室外的粉塵,影響室内清潔衛生;還有無法避免令人煩躁的噪音;夏天空調或冬季采暖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,電費的浪費。鑒于以上種種原因,新風系統是解決室内空氣質量問題根本和行之有效的辦法。
新風系統在國外的發展相對成熟,在國内還暫時處于起步階段。現在還是多運用于大型公共建築和高檔住宅之中,對于普通百姓來說,新風系統還是帶有奢侈品的屬性标簽。調查顯示,中央新風系統在我國建築中的應用比例還不足10%。這個數據與我國市場上的龐大需求是極不成比例的。這主要是由于目前,國民對新風系統的認識還不足,缺乏了解。調查顯示,68%的民衆并不了解中央新風系統。其中有高達80%的人認為中央空調就是新風系統。其二,目前我國新風市場處于形成期,做新風系統的企業數量成直線上升趨勢,其中“魚龍混雜”。不少企業甚至打着新風系統的旗号,偷工減料,大行“僞新風”;或是隻配送風口,沒有新風機,與自然對流通風無異。這樣的困境也直接影響着新風系統的發展普及。
新風系統在中國現狀分析
新風系統從90年代末進入中國,至今已經近20多年的時間了。但随口問下我們身邊的人,知道的人鳳毛麟角,更别提對其了解的人有多少了。為什麼在從業者人人自嗨、政府密切關注、其它業界巨頭紛紛進入的情況下,新風行業還是沒有出現井噴的現狀呢?
對于新風系統難已科普的原因,咱們來分析一下:
一、從政府和标準策層面分析
1、在歐洲國家新風系統有國家标準,還有能效等級劃分,中國沒有相關标準。
2、新風可以消除餘濕、餘熱,可以更新空氣,與開窗相比要節能,所以國外大力推廣。
3、歐美國家的相關實施标準在上世紀70、80年代便已産生并嚴格執行,中國學習過來後隻在相關工業、商業領域實施,民用隻有個簡單風量的要求,非強制性。
4、相關标準的設立不是政府出面,而是企業與相關單位形成利益體。
二、大衆心理
1、自我保護意識薄弱,空氣同樣不好,你能扛,我更能扛。
2、開窗通風較好,其它不考慮。
3、與排風扇雷同,不需要。
4、價位不合理,空調才多少錢?
5、擁有可替代品:開窗、空氣淨化器、植物、電風扇、排風扇等。
6、新風系統市場價格混亂。
7、新風系統的廠家誇大産品。
8、産品性能各不相同,質量差别很大。
9、不确定新風效果。
10、群衆接收到的科普知識太少,即使有需求,卻無法判别好壞,沒到迫不得已階段(嚴重霧霾來襲、家中有孩子或病人等),選擇觀望等待。
三、安裝的問題
1、開發商集采還好說,不然破壞牆體結構!
2、裝修時不好結合,影響裝修效果,不要!
3、樓層高度不夠,裝完太壓抑!
4、已裝修完再安裝等于破壞裝修,放棄!
5、局部破壞再安裝,權衡一下放棄!
6、水鑽打眼兒,污水橫流,我的牆,我的壁紙!
7、出問題拆吊頂太麻煩了!
8、物業不允許!
四、售後科普
1、安裝新風的企業沒有完整的售後服務體系。
2、過濾網使用壽命安全值。
3、濾芯的更換情況和使用年限。
4、新風系統使用的普及。
對北京、上海、廣州三地的消費者調研表明,超過85%的消費者聽過新風系統,其中聽說過新風系統的人中,19.8%的有房者購買了新風系統,54%的有房者準備為家庭購置新風系統。消費意願比較明顯。消費者接受度越來越高,民用市場具有巨大潛力;房地産商的概念在轉變,以前關注更多的是“送舒适”,現在是“送健康”,很多都會主動安裝新風系統;公共場合空氣質量改善需求提高,大型商場、醫院、學校、銀行網點等都希望改善裡面的空氣質量。
盡管新風概念被引進20年,但目前中國新建住宅裡面配置了新風系統的不到1%,而發達國家基本上在新建的建築當中達到了95%以上。此外,發達國家也有規範的标準,标準化組織早在上世紀中葉就發表了DIN1964第二部分“通風和空調:技術衛生要求”的修訂案,目前在俄羅斯住宅通風系統已經與建築物融為一體,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國内之所以多年來新風系統普及率極低,這主要是因為此前消費者對室内環境污染的重視程度不夠,整個新風行業缺少系統性的宣傳,而且沒有新風行業标準不能有效規範新風行業。
雖然新風系統的普及之路困難重重,但是我們仍欣喜的看到,國民對健康生活的渴望與追求是不斷發展前進的。我們希望不僅是新風系統,所有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設施都可以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普及,讓我們的國民可以享受更加健康的家居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