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
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宇树科技的展台被层层围住,观众王璐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自己带着孩子从天津赶来,就为了看一场机器人拳击赛。
自站上春晚舞台迎来高光时刻后,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就频繁登上热搜。8月9日,宇树科技创始人、CEO王兴兴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采访。在他看来,机器人价格会越来越便宜,在机器人真的能像人一样干活后,社会对机器人的认知会发生变化。“以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情况,硬件能力足够但模型能力欠缺,这制约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,企业想破局还需努力。”
王兴兴展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。(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拍摄)
对于市场十分关注的公司上市问题,王兴兴表示,他把上市当作一次“高考”,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管理阶段的标志,也是对股东的交代。
王兴兴详细阐述了公司未来的战略重点,并分享了对人形机器人行业技术瓶颈、市场前景及未来形态的深刻见解。他强调,无论竞争环境如何变化,“把产品做好”始终是企业立足的根本。
“产品是核心,战略布局需前瞻”
王兴兴指出,当前以AI为代表的机器人行业热度高涨,资源与关注度集中,竞争也日趋激烈。“对于每家企业而言,最本质的还是把产品做好:更好的产品、更好的价格、更加完善的功能、更好的售后体验。”他认为,这是应对国内外竞争、争夺全球市场的“立足之本”。在做好产品的同时,企业也必须清晰思考战略方向。王兴兴分享其最大心得是“提前一步想到未来几年”,需在AI技术、硬件、生产制造、全球布局等方面提前谋划。
针对机器人价格趋势,王兴兴表示,“机器人肯定会更加便宜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”宇树科技部分产品也已开始降价。他解释,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,旨在让更多人愿意采购和使用,从而建立更广泛的生态体系,包括租赁市场和开发者社区。他大胆预测,当机器人真正能像人一样高效工作时,社会对机器人的认知将发生巨变,甚至可能出现新的商业模式。
“我甚至觉得,未来机器人能干大量活的时候,每台机器人出厂时,国家完全可以向企业征税。”他举例说明,机器人开荒种地的部分产出可直接上缴国家。但王兴兴强调,这一切的前提是“机器人真能像人一样去做很多事情”,这一目标可能在2-3年内取得明显进步,最长不超过10年。
技术瓶颈:
具身智能模型亟待“ChatGPT时刻”
在技术层面,王兴兴直言目前机器人的AI能力“还不够用”。他认为,最大的技术突破点在于将“具身智能AI模型做得更好”。“如果哪一天,在这个场馆里,每台人形机器人都能随意地走来走去,人能随便跟它说点什么,能让它帮忙干点事的时候,才算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临界点。”他形象地描绘了行业期待的目标。
王兴兴进一步分析了技术难点。他指出,虽然硬件能力仍需完善,例如追求更大规模、更低成本、更高可靠性,但最大的挑战在于具身智能AI模型尚未达到“阶段性突破的临界点”,即该领域还未迎来类似ChatGPT的飞跃性时刻。
对此,王兴兴特别强调,与纯数据驱动的语言模型不同,机器人领域面临“数据对齐”的巨大难题——虚拟训练数据与实物机器人表现存在显著偏差。因此,在机器人领域,“模型能力优先于数据能力”。宇树的目标是研发出“只需很少数据就能训练成功、高成功率且泛化能力好”的模型。
表演先行
人形机器人价值实现仍需时日
对于当前人形机器人多用于表演和文娱场景的现象,王兴兴解释,宇树及整个行业的终极目标无疑是让机器人“真正去干活,解放生产力”。现阶段表演较多,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此类展示更感兴趣;另一方面,让机器人完成有实际价值的复杂工作,“当下技术还不成熟”。王兴兴类比早期电脑的发展历程,认为技术成熟和应用普及需要时间。“在当下干活的技术不太成熟的情况下,我们先做一些表演或者格斗,或者一些别的,先把各种事情做起来。”
王兴兴对市场前景表示乐观。他预测,全球人形机器人年出货量“每年翻一番应该还是可以保证的”。他进一步指出,若有更大的技术突破,未来2-3年内年出货量达到几十万台也并非不可能。
在全球化方面,宇树科技表现突出。王兴兴透露,公司“每年有50%的业绩来自海外”,且早在2018年概念尚未火热时就开始布局国际市场,始终高度重视全球市场的重要性。
随着公司高速发展和产品线扩展,王兴兴坦言管理挑战日益增大。“我们现在每年人也增加很多……不然可能人更多了反而做事的效率更低了。”他强调“管理提升对每一家高速发展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”,核心在于让人才高效发挥价值。
关于备受关注的上市进程,王兴兴表示宇树科技“正在按流程推进上市”。他将成立近九年的公司上市比作“高考”,认为这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管理运营的“阶段性的事”,是对过往九年发展的总结和对股东的交代。
金鼎配资-第一配资门户-配资查询平台-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